夏县有什么景点?

秦军磊秦军磊优质答主+ 关注

夏县古称安邑县,夏都遗址位于今山西运城夏县禹王乡东下冯村南1.5公里处(2014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复设立),是上古时大禹创建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的都城所在地;夏县又是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柳宗元的故乡。 现辖6镇1乡,总面积742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人,是山西的南大门,也是运城乃至三晋的东大门。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西阴村发现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陶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和市级16处以及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即大云寺、尉迟恭墓及庙宇、司马光祠等。

一、古迹

1、禹王城、禹王陵(包括舜都蒲坂) “禹兴于西羌”,从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证实,中国的夏王朝定都在夏县。在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禹王乡禹王村一带分布着规模宏大的古文化遗迹。1959年在禹王村的北边发现一座高约十米的土堆,经考证就是传说中的禹王陵。陵旁还有禹庙(又称禹祠或禹王宫),内供大禹像,禹王村也因此而得名。据碑刻记载,这里自汉唐以来一直是祭祀大禹的场所。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当地文物部门对禹王陵区进行了多次调查、勘探和试掘,并在周围采集到大量的石制生产工具、石器武器和大量陶片,确认该区是一处龙山时代至商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公布为全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禹都蒲坂”亦即舜都蒲坂,相传就在今夏县的尧王埠村一带。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曾出土过一些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物,可见该地是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中心区域。

2、后土祠 后土祠在今稷山景区中部,坐北向南,原面积很大,现存建筑大多为清康熙年间重建。整个建筑分前中后三部分,均坐北向南,以中轴对称排列。中轴线上依次由山门、献殿、正殿组成,两侧各有一配殿和钟鼓楼。中轴线两侧还分布有东西两跨院。整组建筑规模宏大,形式多样,结构严谨,风格独特。祠内保存有大量碑刻和壁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历代帝王对后土都有加封之典,所以这既是后土的祠堂,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皇家庙祀的重要场所之一。祠内保存有宋代以来的各类碑碣18通,其中不乏宋皇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明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等不同时代、不同朝代所立的御制碑。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为我们研究后土祠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

二、人文景观

1、西阴村新石器文化遗址 西阴村位于今夏县禹王乡西南隅,距县城东南20公里。这里原是禹王乡的西阴行政村驻地,因西临涑水河,南岸有一座小山叫西阴岭而得名。1923年春,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裴文中先生在这里发现了世界上迄今为止最早的一颗陶片,从而揭开了史前考古的新篇章,使这个偏僻闭塞的小村庄名声大震。为此,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将中国考古学会的年会会址选在了此间举行,西阴村也随之成为世界考古界的焦点之地。目前,该遗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司马光祠和园圃旧址 司马光祠在今夏县城东北3公里的韩庄乡东朱庄村东头。其南面是一座青砖拱券门,上书“古司马故里”五个大字,为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时任刑部主事的王锡爵所书。进门之后是一宽约4米、长约10余米的石板铺就的古道,古道尽头为一高台基的大殿,这便是司马光的陵园所在了。整座建筑坐北向南,前后共五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有大门、仪门、照壁、前殿、中殿和后殿,左右两侧各有陪殿、厢房、耳室若干。除前殿已毁外,其他各殿基本保持原有格局。司马光祠始建于北宋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元末兵火中被焚,现存建筑系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重建。祠内还保存有大理石棺椁、铁铸香炉、石香炉以及石雕和碑刻数通,其中“宋太师司马文公神道之碑”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所书,最为珍贵。

3、杨业墓 杨业本是朔州雁门人氏,后因随父迁居今夏县城东北六公里的胡家堡屯里村,故后世常称之为“杨忠武公”或“杨无敌”。杨业本名重贵,后改业,故人称杨无敌。他自幼习武,精于骑射,少年时就投奔北汉主刘旻麾下,屡立战功,官至建雄军节度使。其后,辽太宗耶律德光南下攻晋,刘旻兵败身死,北汉政权岌岌可危。在此危急存亡之际,年仅十九岁的杨业率数千劲兵坚守太原达半年之久,最终保住了刘旻的基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